一道道特高压电网跨越千山万水星合证券,一片片光伏板覆盖戈壁荒漠,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全球能源格局。
2025年8月,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再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,这是继7月份后连续第二个月创下万亿级用电量纪录。这一数字已超越日本全年用电量,相当于美国全年用电量的四分之一,甚至连德国与法国全年用电量之和都难以企及。
曾经在能源领域默默追赶的中国,如今已在能源规模、绿色转型和技术突破上实现全方位“遥遥领先”,让欧美国家望尘莫及。
01 电力数据彰显中国经济活力
连续两个月用电量破万亿千瓦时,清晰折射出中国经济稳中有进、持续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。
八月份,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总用电量近六成,同比增长5.0%——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.5%,创下今年各月最高增速。这表明中国工业基本盘坚实稳固,保持着较高的生产强度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,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.1%,远超制造业平均水平。
与此同时,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成为新的电力消耗大户——前8个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.8%。
这些数据表明,中国经济正在向高端化、智能化迈进,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星合证券,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
02 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突破历史
中国的能源领先不仅体现在消费端,更体现在绿色能源的供应能力上。
2025年,中国电力供应侧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。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预计达6.6亿千瓦,同比激增53.2%,再创历史峰值。
风光领衔的清洁能源占据绝对主导。预计风电与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合计达5.2亿千瓦——风电新增1.4亿千瓦,太阳能新增3.8亿千瓦。
到2025年底,全国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39.9亿千瓦,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45%,保持快速增长态势。这意味着中国能源结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绿色低碳化。
03 特高压与储能技术突破瓶颈
中国能源事业的“遥遥领先”离不开技术突破的有力支撑。
在输电端,中国特高压技术已实现全球领跑,能让电流以0.008秒的速度横跨2000公里星合证券,从新疆直达长三角,损耗降至极低。
更关键的是,中国在储能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,有效解决了新能源“看天吃饭”的波动性难题。
宁德时代通过自身技术为绿电平衡难题提供了全方位解决方案,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一,2024年全球市占率高达36.5%。
华为推出的风光储发电机,则让不稳定的风光电“发得多、送得完、用得稳”。沙特红海城项目——全球最大的并网型光储项目,就是华为的手笔。
04 新能源出口席卷全球市场
中国新能源技术不仅在境内大放异彩,更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。
2025年8月,中国“新三样”出口金额达166.0亿美元,同比增速加快至34.3%。
电动载人汽车出口表现尤为亮眼,8月出口数量为35.9万辆,环比增长10.4%,同比增长83.4%。
太阳能电池出口也迎来爆发式增长,8月出口数量环比增长34.9%,同比大增106.0%,拉动出口金额同比实现19.9%的增长,时隔26个月首次实现正增长。
从区域来看,8月对“新三样”增长贡献最大的区域为西欧,当月拉动“新三样”出口增长8.6个百分点,拉动幅度为2023年6月以来新高。
05 绿色电力帝国已然成型
《金融时报》惊呼,中国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“绿色电力帝国”。
从年度维度来看,中国的年发电量已达美国的3倍、德国的25倍,且仍以年均5%-6%的增速扩容。
这不是简单的规模领先,而是在全球能源需求结构中构建起中国供给权重。
今日,中国正以澎湃不息的绿色电流为现代文明注入强大动能。从光伏板绵延的戈壁到风机林立的海岸,全球首个绿色电力王国正加速前行。
回顾工业文明进程,煤炭时代英国凭借蒸汽机成为“日不落帝国”,石油时代美国依靠内燃机奠定全球经济霸权。
如今,当人类迈向绿电时代,中国已首次站上世界前沿星合证券,为世界文明的未来方向提供了一份来自东方的答案。
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